品鉴三国

导航菜单



当前位置: 首页  /  历史  /  正文

在历史上,谁才是蜀汉灭亡的罪魁祸首?

阅读:21

在历史上,谁才是蜀汉灭亡的罪魁祸首?

亡于装猪葛。。明明能跑能跳。偏要坐轮椅。。就懂搞点小鬼计跳大神而已。身体弱还年年开打。。终于乳猪全体一锅熟。。

事实上,导致蜀汉灭亡的罪魁祸首主要有三个,此三人一个比一个出名,一个比一个可恶!看看你都认识几个?

三国时期,最受大家喜欢的国家必定是蜀汉了,关羽、张飞、赵云这些大家非常欣赏的猛将,都出自于蜀汉,诸葛亮这种流传千古的名臣,也出自于蜀汉,以至于大家谈起三国,都会不自觉的将自己带入蜀汉的角色,以此来品评三国。然而遗憾的是,汉室最终也未能复兴,“匡扶汉室,北定中原”的口号最终也未能实现,只留下诸葛亮在五丈原的遗憾身影,只留下姜维在蜀汉灭亡后的不甘呐喊……那么问题来了,蜀汉建国仅42年便灭亡,到底谁才是其灭亡的罪魁祸首呢?是黄皓,是刘禅,还是另有其人?

事实上,在本文看来,导致蜀汉灭亡的罪魁祸首主要是以下三人!


一、糜芳

糜芳是刘备的小舅子,他在刘备的起家之路上,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!当年刘备入主徐州,糜芳家族便是徐州的土豪,非常看重刘备,等到刘备被吕布抄了老巢,流离失所,又是糜芳家族给刘备提供的巨大的资助,通过给人给钱的方式,成功帮助刘备渡过难关,活了下来。自此,糜芳家族和刘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,糜芳的妹妹也嫁给了刘备,两家正式捆绑在了一起。

糜芳家族本就是当地豪族,有钱有势,而打仗打得就是钱,在糜芳家族的支持下,所以刘备虽然屡次遭到吕布的打压,但还是成功的挺了过来。后来刘备联合曹操击败吕布,曹操还曾以汉献帝的名义给糜芳封官,想以此收服糜芳,让糜芳家族脱离刘备,转投曹操,不过糜芳并没有吃曹操这一套,他还是坚定的站在了刘备这边。无论刘备败得多惨,糜芳都誓死追随,令不少人感动。等到刘备势力大成,占据荆州以后,糜芳便被任命做了南郡太守,协助关羽守卫荆州。

糜芳是刘备的小舅子,而且在刘备被曹操打得一无所有的时候,糜芳都没有背叛刘备,算是经历过战火考验之人,所以刘备对糜芳非常信任,而关羽那边呢,虽然高傲,但也非常信任糜芳,当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,他仍然选择让糜芳留守荆州,并把荆州治所江陵城交给了糜芳!

江陵城乃是关羽亲自督造的城池,目的就是拿来防备东吴。当年孙权带着十万兵马都没能打下合肥,反而被张辽打得狼狈不堪,关羽和张辽是老相识了,他知道张辽的作战特点和能力,所以也预估了孙权军队的实力,正是看到了东吴军队攻城能力差的弱点,所以关羽才会花费重金去重新修缮、打造江陵坚城。这座城池在后续的故事中,曾帮助东吴挡住了曹军数月的围攻,直接改变了天下战局,可见此城的坚固程度!

关羽军事能力很强,并非一个莽夫,他知道东吴一直对荆州虎视眈眈,所以在出兵樊城前,他就做好了谋划,把江陵城打造得如同铜墙铁壁一般,而且他还把士兵的家人和大量的军械物资都集中在了江陵城,以防万一。另外,关羽出征前还留下了糜芳这个信得过的人,毕竟糜芳可是从徐州时期就跟着刘备的老人了,在关羽看来,有此坚城在手,有此忠心之人防守,江陵城必定不会丢失。一旦吴军进攻荆州,只要糜芳守住江陵城,关羽便可以快速回军援助,抵挡吴军!

遗憾的是,关羽把所有问题都想到了,就是没想到糜芳会投降!这也是令众多历史学家疑惑的事情,糜芳作为刘备的小舅子,乃是蜀汉的既得利益者,他为何会背叛刘备,投降孙权呢?当年吕布、曹操那么强,糜芳都没有背叛刘备,为何在荆州会背叛刘备呢?仅仅因为关羽看不上他?这未免也太儿戏了吧!关羽权力再大,也没办法处死糜芳啊,因为糜芳的身份不简单啊,本质上来说,他就是刘备派来“监视”关羽的人啊,关羽绝不敢杀他!

疑惑虽多,但事情最终还是发生了,当吴军偷袭荆州时,糜芳直接选择了投降,打开了江陵城的大门,搞得关羽非常被动!原本关羽听说吴军偷袭荆州,还想快速回师江陵,抵挡吴军,哪知道江陵城直接被糜芳给卖了,导致关羽错失了逃跑的机会,而且随着江陵城陷落的消息,关羽的军心也出现了崩溃,因为关羽手下的家人都在江陵城,士兵们都投鼠忌器了。最终,关羽败走麦城的事情发生了,关羽战死,荆州沦陷……

荆州沦陷的后果有多严重?简单来说,这件事直接打断了蜀汉的上升之路!诸葛亮的隆中对,曾明确提出占荆州、夺益州的策略,并最终以这两个地方为基地进行北伐,才能够击败曹魏,夺取天下,现在荆州丢了,单从益州北伐,是很难成功的!所以说,荆州一丢,其实就间接导致蜀汉失去了上升机会,日后蜀汉再强,也很难再去争夺天下了!蜀汉仅一州之地,完全无法和曹魏抗衡,最终只能偏安一方,被曹魏所灭!

所以说,荆州的丢失,其实就已经预示了蜀汉的最终灭亡!这是天下大势!而荆州之所以丢失,则是因为糜芳背叛了刘备,选择了投降,打开了江陵城的城门,导致关羽兵败身死,所以说糜芳乃是蜀汉灭亡的罪魁祸首之一!

二、刘备

蜀汉这个国家,乃是刘备亲手创建,但所谓“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”,蜀汉的毁灭,其实也是刘备一手造成的!

荆州被东吴偷袭后,刘备不顾众人劝阻,执意伐吴。伐吴本身没什么大错,因为荆州对于蜀汉来说非常重用,不拿下荆州,蜀汉很难长久存续下去。然而此战毁就毁在刘备战败了,夷陵之战,刘备被陆逊打得大败,损失了大量的精锐人才,使得刚刚建立的蜀汉摇摇欲坠。

《资治通鉴》:汉主升马鞍山,陈兵自绕,陆逊督促诸军,四面蹙之,土崩瓦解,死者万数。汉主夜遁,驿人自担烧铙铠断后,仅得入白帝城,其舟船、器械,水、步军资,一时略尽,尸骸塞江而下。

《傅子》:权将陆议大败刘备,杀其兵八万馀人,备仅以身免。

除了将蜀汉的百战精兵一波送了,刘备还损失了江北的黄权所部。黄权这支人马,因为退路被断,又不愿意投降东吴,所以直接投降了曹魏,而这批人本就是刘备挑选出来的精锐人才,准备让他们重新去接管荆州的,这些人投降曹魏后,很多被封侯封爵,可见这些人是多么的有才!

说白了,夷陵之战,刘备把蜀汉积攒多年的家当都一股脑给送出去了,导致蜀汉人才匮乏,军力大减,再也没机会重回巅峰了。而且自此战以后,蜀汉内部人心惶惶,不少地方都闹起了叛乱,若不是诸葛亮于危难之中,力挽狂澜,蜀汉很可能会在刘备去世后分崩离析,提前灭亡!所以说,蜀汉是成也刘备,败也刘备,若没有夷陵之战的惨败,蜀汉虽然失去荆州,但有那么多人才相助,也能多苟延残喘一会,等到曹魏对东吴动手的时候,说不定蜀汉还能够趁机拿下荆州,改变不利的局面!

三、马谡

在经历了关羽和刘备的两场大败后,蜀汉已经实力大减了,但诸葛亮天纵奇才,竟然只用了短短数年便稳定了蜀汉,而且还通过南中之战,为蜀汉练出了一支精兵。除此之外,南中之战也促进了蜀汉对南中地区的开发,使得南中地区的人口、资源都不断地涌入了蜀汉,提升了蜀汉的国力。之后,诸葛亮又突发奇想,开始北伐,准备趁曹魏注意力集中在东吴时,出其不意地拿下陇右,占领凉州,这样的话,蜀汉虽然失去了荆州,但得到了凉州,也算是重新拥有了争夺天下的机会!

遗憾的是,虽然诸葛亮布局非常巧妙,也确实打了魏军一个措手不及,但是马谡的出现,直接破坏了诸葛亮的北伐大局。当时诸葛亮正在督军进攻陇右,而魏军的援兵也来得非常快,于是诸葛亮让马谡带人去守卫街亭,阻挡魏军的进攻步伐!注意,街亭之战的目的是迟滞魏军的增援步伐,并非歼灭魏军,而且街亭这个地方,在当时是有城池的,且两百年前的东汉时期,也曾有人在附近打过防守阻击战,所以对于马谡来说,其实守住街亭并不是什么难事!

但问题是,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命令!诸葛亮让他守城,让他迟滞魏军的步伐,结果他却放弃了城池,跑到山上去扎营,想歼灭魏军,最终被魏军一股脑给端了。马谡战败,街亭失守,蜀军的后路直接暴露在魏军的兵峰之下,于是诸葛亮被迫宣布撤军,第一次北伐就这么稀里糊涂的失败了!

诸葛亮第一次北伐,乃是北伐中成功几率最大的一次,因为此战中魏军对蜀军防备不足,诸葛亮的开头也打得非常漂亮,遗憾的是如此漂亮的开局,却因为马谡的违抗军令,最终惨败。而此战过后,其实诸葛亮北伐,基本都没有了获胜的希望,蜀汉也彻底失去了改变命运的机会,自此以后,蜀汉只不过是在苟延残喘,强撑性命而已!所以说,马谡也是蜀汉灭亡的罪魁祸首之一!

结语

总的来说,导致蜀汉灭亡的罪魁祸首,主要有三个!一个是刘备的小舅子糜芳,是他打开了江陵城门,导致荆州沦陷,关羽战死;一个是刘备自己,是他打输了夷陵之战,把蜀汉的精锐一波送了;一个是马谡,是他违抗军令,打输了街亭之战,导致诸葛亮最有成功机会的一次北伐最终失败,使得蜀汉彻底失去了希望!此三人,一个比一个出名,但却一个比一个可恨,真的是令人无奈啊……

(本文主要参考《三国志》《资治通鉴》《傅子》)

现在大部分人认为蜀汉灭亡跟诸葛亮、姜维、黄皓、刘禅有关蜀汉始于公元221年,终于公元263年。这样算来蜀汉一共存在42年。实际上蜀汉存在比这个时间要久。公元221年是刘备称帝的时间,公元263年是刘禅投降的时间。下面从古今人的观点分析谁是罪魁祸首。


蜀汉人认为国家灭亡原因:


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曾是蜀汉官员,认为蜀汉灭亡的原因是由于宦官黄皓乱政所致。(黄)皓从黄门令为中常侍、奉车都尉,操弄威柄,终至覆国。陈寿虽然没有明说刘禅,其实已经暗指刘禅了。黄皓能操弄威柄还不是仗着后主刘禅的宠信。而黄皓是自费祎死后才得已秉权。诸葛亮蒋琮董允费祎在世时,黄皓是不敢乱来的。公元253年费祎被魏国降将郭循刺杀而亡。有人说是姜维指使的,因为费祎老是阻止姜维北伐。我觉得黄皓的动机更大。自(费)祎殁后,阉宦秉权。就是说自从费祎死后,黄皓就开始掌控朝政了。


蜀汉官员李密就认为刘禅用黄皓而亡国。李密就是写《陈情表》的那个人。有读诸葛亮《出师表》不流泪不忠,读李密《陈情表》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。李密到了洛阳,晋朝司空张华问刘禅怎么样。李密回答可仅于齐桓公。张华反问原因。李密的回答是后主刘禅仅次于齐桓公是因为用诸葛亮而抗魏,但任用黄皓而终至亡国。对曰:“齐桓得管仲而霸,用竖刁而虫流。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,任黄皓而丧国,是知成败一也。”虽然李密夸奖了刘禅一番,但还是指出亡国是因为刘禅用黄皓。李密一直拒绝出仕晋朝,以要尽孝为名,司马炎也没办法,只得嘉奖。


诸葛亮的孙子诸葛尚就认为是黄皓导致蜀汉灭亡,后悔没有早点除掉黄皓。诸葛尚会这样认为除了黄皓乱政之外,在姜维上书刘禅请求加强阴平阳安防守时,黄皓对刘禅讲魏军不会来。结果刘禅当时没有派人去,还压下姜维上书。蜀汉群臣都不知道有这回事。父子荷国重恩,不早斩黄皓,以致倾败,用生何为!乃驰赴魏军而死。


谯周在公元262年时公开宣称蜀汉将亡,其原因在于黄皓弄权。后宦人黄皓弄权於内,景耀五年(公元262年),宫中大树无故自折,周深忧之,无所与言,乃书柱曰:"众而大,期之会,具而授,若何复?"言曹者众也,魏者大也,众而大,天下其当会也。具而授,如何复有立者乎?公元263年十月邓艾打败诸葛瞻,谯周就劝刘禅投降。谯周也不是为了自己,而是为了蜀汉百姓。司马炎因谯周有大功封官拜爵,谯周皆不受。(谯)周乃自陈无功而封,求还爵土。公元271年谯周去世临终前对儿子讲如果朝廷有赏赐不要接受都还回去。千万要记得不要给我穿上晋朝的朝服下葬。下葬后,把赏赐都还回去。周临终属曰:“久抱疾,未曾朝见,若国恩赐朝服衣物者,勿以加身。当还旧墓,道险行难,豫作轻棺。殡敛已毕,上还所赐。”请问谯周说亡蜀汉是为了自己加官进爵图富贵吗?连死了都不穿晋朝的官服下葬。

蜀汉亡后益州人文立、李密等人反而向司马炎建议厚待诸葛亮、蒋琬、费祎、董允等大臣子孙。可见益州人还是对他们心存感激之情。因为他们执政时对待益州人还是很不错的。故蜀大官及尽忠死事者子孙,虽仕郡国,或有不才,同之齐民为剧,又诸葛亮、蒋琬、费祎等子孙流徙中畿,各宜量才叙用,以慰巴、蜀之心,倾吴人之望。文立、李密、陈寿皆是谯周的学生,而谯周是秦宓的学生。诸葛亮时期征辟秦宓为益州别驾,谯周是劝学从事。文立、李密皆是大将军益州刺史费祎所征辟升用的官员。


东吴人认为蜀汉灭亡的原因:


公元261年吴主派薛珝出使蜀汉,回来后吴主问蜀汉怎么样。薛珝回答:君主昏暗而不知道自己的过错,臣下容身以求免罪,进入他的朝廷听不到正义的话,经过蜀汉田野百姓民面黄饥瘦。我听说燕雀在堂上,母子相乐,自以为安全了,突然决定栋焚烧,而燕子高兴得不知道灾祸将殃及。在薛珝观看来是因为刘禅昏暗的原因。主暗而不知其过,臣下容身以求免罪,入其朝不闻正言,经其野民有菜色。臣闻燕雀处堂,子母相乐,自以为安也,突决栋焚,而燕雀怡然不知祸之将及,其是之谓乎!


公元263年魏国伐蜀时,东吴有人对张悌讲魏国伐蜀必然大败而回。张悌认为魏国伐蜀必然成功。蜀汉的情况是阉宦专朝,国无政令,穷兵黩武,兵民疲弊。一心只想渔利于外,而不修缮守备之器。这是强弱不同啊。谋略高人一筹,趁危而攻伐,大概可以取胜的。如果不能取得胜利,没有过错也没有功绩,最终也没有退守北方之忧,全军覆灭之虑,为什么不可以呢?在张悌看来蜀汉因刘禅宠信宦官黄皓,姜维北伐等原因,必定为魏国所灭。今蜀阉宦专朝,国无政令,而玩戎黩武,民劳卒弊,竞於外利,不脩守备。彼强弱不同,智算亦胜,因危而伐,殆其克乎!若其不克,不过无功,终无退北之忧,覆军之虑也,何为不可哉?


魏人认为蜀汉灭亡原因:


司马昭跟众人谋划伐蜀时,认为刘禅昏暗,只要攻破边城,蜀汉灭亡也就快了。以刘禅之暗,而边城外破,士女内震,其亡可知也。魏主曹奂认为蜀汉只是依靠姜维抗魏,现在姜维避祸去沓中屯田,远离巢窟,要灭掉蜀汉就更容易了。蜀所恃赖,唯(姜)维而已,因其远离巢窟,用力为易。而姜维避祸沓中也是由于黄皓乱政所致,因为黄皓想让亲信阎宇取代姜维。刘禅不仅不处理黄皓还让姜维不要介意。如果把姜维换成司马昭、孙綝早就废掉刘禅了。公元264年刘禅去了洛阳,司马昭宴请刘禅和故蜀汉臣。席间表演蜀舞,蜀汉旧臣无不落泪。只有刘禅喜笑自若。司马昭对贾充讲:人之无情,乃可至於是乎!虽使诸葛亮在,不能辅之久全,而况姜维邪!

公元263年刘禅投降,邓艾进入成都城。听说黄皓奸险,立马派人把黄皓抓起来准备杀了,黄皓贿赂邓艾身边的人才免死。魏人袁准认为魏国一举灭掉蜀汉,自古以来没有那么快的。邓艾以万人入江油,钟会大军给堵在剑阁。魏国军队已经而临断粮,钟会也准备退军。邓艾虽然攻下江油、绵竹、雒城,但也已经是强弩之末。刘禅要是坚守成不降,钟邓也难以灭蜀。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也持同样的观点。在袁准看来蜀汉灭亡是由于刘禅投降。



曹魏、蜀汉、东吴三国都认为蜀汉灭亡原因主要是由于刘禅昏庸,黄皓乱政所致。当然提到姜维频繁北伐以致百姓贫苦的原因,姜维北伐主要有六次。诸葛亮在世时北伐五次。但是三国从来没有人讲诸葛亮穷兵黩武以至亡国。诸葛亮北伐虽然有五次,但并不是穷兵黩武。第二次支援东吴,第三次偏师夺阴平武都三郡。第一次和第四次时间都不超过三个月,最后一次准备了三年打了半年。即使诸葛亮、姜维不北伐。以刘禅之暗弱,黄皓乱政。蜀汉早晚也是要灭亡的


蜀汉、曹魏、东吴都不认为诸葛亮北伐导致灭亡:

陈寿认为诸葛亮北伐的原因是考虑自己去世后,没有人能率军抗衡魏国。诸葛亮是知道他死后以刘禅之昏庸蜀汉还是要亡的,所以才以攻为守。诸葛亮是要向魏国耀武扬威,以显示自己力量有余。公元220年曹丕就曾下诏询问刘备会不会伐吴。众臣认为蜀汉小国,根本不会伐吴。刘晔认为会的,因为刘备的策略是耀武扬威以显示力量有余。又自以为无身之日,则未有能蹈涉中原、抗衡上国者,是以用兵不戢,屡耀其武。天上不能有两个太阳,地上也不能有两个皇帝。不进攻一统天下,迟早也是让别人统一。然不伐贼,王业亦亡.惟坐而待亡,孰与伐之?历朝历代的功业首先是靠征伐而定的。像当然刘表在荆州时有众十万,不去征伐开疆扩土。而曹操当年还很弱小,依然南征北伐兼并兖、徐、豫、司四州。在争夺北方前后花了六七年时间,而刘表豪无作为使曹操坐大。把问题留给儿子们。刘景升不能虑十年之后,故无以诒其子孙。


诸葛亮的《将苑》写道:居安而不思危,寇至而不知惧,此谓燕巢于幕,鱼游于鼎,亡不俟夕矣!诸葛亮、蒋琬、费祎也是长时间众镇汉中,要不就是从镇涪城以支援四方。是后处蜀、魏界,固险重守,自丞相(诸葛亮)、大司马(蒋琬)、大将军(费祎)皆镇汉中。魏人袁准认为诸葛亮北伐是因为小国难以久存,以攻为守。魏人傅玄也是同样的看法,但他们都没有说诸葛亮北伐是穷兵黩武。诸葛亮诚一时之异人也。治国有分,御军有法,积功兴业,事得其机,入无余力,出有余粮,知蜀本弱而危。故持重以镇之。论北伐的次数规模,东吴远胜于蜀汉。却从来没有人指责孙权他们穷兵黩武。东吴内部的叛乱也是最多的,数万人的叛乱就有六七次,万人的不下十次。曹操征伐的规模次数也远胜过蜀汉,也没有人指责曹操。怎么到蜀汉这里就单指责诸葛亮?



在曹丕曹睿时魏国大臣就进谏休养生息十多年。这样小孩也长大成壮丁了,原来的壮丁也还年轻。曹丕没有接受,曹睿接受了。这一点东吴诸葛恪也曾详述过。所以陆逊讲曹睿的威胁比曹操时还要大。公元222年——公元234年是魏吴、魏蜀交战的频繁时期。魏国一直不能休养生息。方今二虏合从,谋危宗庙,十万之军,东西奔赴,边境无一日之娱,农夫废业,民有饥色。

吴人张俨在论诸葛亮与司马懿一文中认为诸葛亮有辅佐的才能,但是处于孤立之地,战士不到五万,可以自己闭关守险,君臣无事。就是说诸葛亮完全可以依靠重险之自保,安稳渡过余生。张俨认为诸葛亮北伐的原因在于功业都是靠征伐得来的。盖闻汤以七十里、文王以百里之地而有天下,皆用征伐而定之。揖让而登王位者,惟舜、禹而已。蜀汉和曹魏蜀势不两立的。在曹操、刘备时,实力相差甚远。刘备依然兵出阳平关,斩杀夏侯渊。


从陈寿、傅玄、袁准、张俨的观点来看,他们都没有认为蜀汉灭亡是因为诸葛亮北伐。曹丕称帝后曾多次询问大臣要统一天下先讨伐那国。贾诩认为刘备有雄才,诸葛亮善治国,孙权识虚实,陆议见兵势。短时间内并不能统一天下。


今人认为蜀汉灭亡在于诸葛亮没有培养人才:

诸葛亮不培养人才,以致蜀汉灭亡。这种说法是不对的。蜀汉人才本来就少于曹魏。蜀汉的人才有四类。从北方随刘备南下的,但诸葛亮当政时已经死的差不多。有关、张、赵、陈到、简雍、刘琰、麋竺、芳、孙乾等。从其他地方避乱入蜀的,当时已经三国鼎立。避乱入蜀的已经没有了。有许靖、孟光、来敏、吴壹、吴班等。荆州人才,但荆州已失再也不能补充人才了。蜀汉的荆州籍人才,一小部分是避乱入蜀。大部分是随刘备、诸葛亮、张飞、赵云入蜀。有庞统、黄忠、魏延、霍峻、邓方、辅匡、张存、习祯、、冯习、张南、傅肜、马谡、陈震、向郎、蒋琬、杨颙等。


从公元219年失荆州开始到公元222年夷陵之败,蜀汉文武投降、战死有名字记录的达三十多人。迨猇亭败矣,先主殂矣,国之精锐尽于夷陵,老将如赵云与公志合者亡矣,公(诸葛亮)收疲敝之余民,承愚暗之沖主,以向北方,而事无可为矣。公(诸葛亮)故曰: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。”唯忘身以遂志,而成败固不能自必也。益州人是诸葛亮提拔人才和用却是非常的佩服。是以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。


诸葛亮当政后,起用了很多有才之士。像蒋琬、李邵、马勋、宗预等人。秦宓、五梁、杜微等都是益州杰出之士。辟尚书郎蒋琬及广汉李邵、巴西马勋为掾,南阳宗预为主簿,皆德举也,秦宓为别驾,犍为五梁为功曹,梓潼杜微为主簿,皆州俊彦也。因为蜀汉地盘有限,诸葛亮除了任丞相还兼任益州牧。相府、牧府的官员下面列一下名单

丞相府:长史署(留)府事张裔(益)、参军(长史)留府事蒋琬、长史王连、参军署留府事马忠(益)、参军马谡、参军王平(益)、参军费祎、参军姚掾(益)、司马魏延、参军长吏署府事杨仪、长史留府事向朗、主簿宗预、杜微(益)、掾马齐(益)、令史(主簿)董厥、典军书记(令史)樊建、主簿胡济等(署府事即统领丞相府军政事,相当于副丞相,留府事即代理丞相行使职权。)


益州牧府:别驾秦宓(益)、治中从事马忠(益)、治中从事李邵(益)、劝学从事谯周(益)、从事中郎李丰(与蒋琬共居相府事)从事杜祯(益)等


从这些名单丞相府则是由荆益为主。益州牧府清一色的益州人,只有李丰不是。刘备时期益州牧府也是清一色益州人。可以说是蜀人治蜀,而且益州人张裔、马忠都署府事。中央九卿也是多以益州人为主。张裔经常对人讲:“公(诸葛亮)赏不遗远,罚不阿近,爵不可以无功取,刑不可以贵势免,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。”也就是说诸葛亮不遗漏关系疏远的人,惩罚不宽容关系亲近的人,官爵无功不可得,刑罚富贵权势不得免,这就是聪明能干者和愚昧平凡者都能忘身为国的原因。

蜀汉前中期是由诸葛亮、蒋琬、费祎、董允执政,益州人对他们的评价很高。时蜀人以诸葛亮、蒋琬、费祎及(董)允为四相,一号四英也。蒋琬、费祎、董允三人都有诸葛亮培养重用的人才。蒋琬还是个县令时,因为经常不理政事又常喝醉。刘备大怒要处死蒋琬。诸葛亮求情讲:“蒋琬,社稷之器,非百里之才也。其为政以安民为本,不以脩饰为先,愿主公重加察之。”意思是说蒋琬是国家栋梁之材,不是仅限于治理一个县。而且他为政是以安定百姓为主,不会去做表面功夫。请主公多加考察。刘备看在诸葛亮的面上只是把蒋琬免官。诸葛亮当政后重新起用蒋琬,让其作为益州人张裔副手留府事,即代诸葛亮处理相府事。后来又让益州人马忠跟蒋琬一起署府事。当年刘备就是让诸葛亮署左将军府事。费祎也是诸葛亮看重的人才。曾出使东吴,连孙权都预料其将来会受诸葛亮重用。(孙)权甚器之,谓(费)祎曰:“君天下淑德,必当股肱蜀朝,恐不能数来也。”后来诸葛亮北伐都带上费祎。


在三国志蜀志有传的益州二十人,几乎都是在诸葛亮当政时期得到重用的。荆州人有传的十五人。公元253年以前蜀人死了十六人,荆州人死了十二个人。剩下的都七老八十了。邓芝在东,马忠在南,(王)平在北境,咸著名迹。邓芝(荆州人)江州都督,防东吴和支援汉中。马忠(益州人)庲降都督,防南人。王平(益州人)汉中都督,防魏于北。后张翼、廖化并为大将军,时人语曰:前有王、句,后有张、廖。就是指王平、句扶、张翼、廖化四人,四人有三人是益州人。也正是这些人守卫蜀汉北西南三线二十余年。

世人都笑话蜀中无大将,廖化为先锋。东吴的大将军丁奉,怎么没人说?廖化在蜀汉荆州主簿时,丁奉不过是甘宁潘璋的小将而已。丁奉都能做到大将军,七老八十还率军北伐。东吴到了后期也没有什么人才,但从来没有讲孙权没有培养人才?


今人认为姜维穷兵黩武北伐和军事失利导致:


姜维真正的北伐是六次,几乎每年都北伐。公元253年姜维率数万人北伐,粮尽而返。公元254年姜维北伐小胜,并迁移三县百姓归蜀。公元255年姜维大胜,斩杀魏军数万人。这是蜀汉自水淹七军以来取得的又一次大胜。姜维因功封为大将军,是蜀汉唯一因军功。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於洮西,经众死者数万人。公元256年姜维上邽大败,损失万人。原因是汉中都督胡济没有按时跟姜维会师。姜维自贬为后将军。事后胡济并没有被问责,个人猜测有人从中作梗。公元257年姜维又率数万人北伐,这次回来恢复大将军官职。说明此次打了胜仗。公元261年北伐,败归。姜维的北伐跟诸葛亮的北伐是不一样的,姜维的北伐百姓负担更重。姜维北伐时间不长,人马也不多。但姜维北伐时,内无贤相。打仗要文武皆备,除了战场的较劲也有后方的较量。但也正是姜维北伐,因此魏国才不敢轻视蜀汉。公元262年司马昭商议伐蜀,魏国上下皆反对。就连邓艾都数次上书反对,还是司马昭逼迫的。征西将军邓艾以为未有衅,屡陈异议。司马昭还斩杀了一位反对的将军。邓艾也不敢说话了。



公元262年冬魏国派钟会在关中训练军队,姜维认为是准备伐蜀。于是上疏给刘禅请求派人去阴平、阳安关加强防守。但刘禅听黄皓的,黄皓听巫师的。不仅没派人去还压下姜维的上书。蜀汉上下都不知,也并没有进行战时动员。阳安关的失守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蒋舒投降魏军。(黄)皓徵信鬼巫,谓敌终不自致,启后主寝其事,而群臣不知。等到公元263年八月魏国伐蜀时刘禅才派人去。以致魏军从阳安关阴平长驱直入。阳安关失守除了副将蒋斌投降外,主要还是刘禅没听姜维。等到魏国真的伐蜀才勿忙派人去。阳安关失守时,蜀汉援军才走到汉寿。咎在刘禅和黄皓,不能怪在姜维身上。而姜维也给诸葛绪邓艾的六万人给拌在沓中,支援不了汉中。


姜维得知阳安关失守,跟支援阴平的廖化退往汉寿碰到支援阳安关的董厥、张翼。于是合军赶往剑阁布防。钟会留下人马围汉中诸城,亲率主力直扑剑阁。但给姜维堵在剑阁,粮草将尽已经开始退军。(钟)会不能克,粮运县远,将议还归。进攻剑阁,不克,引退,蜀军保险拒守。而邓艾偷袭阴平直趋涪城,诸葛瞻不听黄崇建议速进据险而守不要让邓艾进入平原。让邓艾深入,以致全军覆没。咎在诸葛瞻,姜维焉能两济?而这时刘禅居然还认为敌人打不进来,沿途根本没有布防。景耀六年冬,魏大将军邓艾克江由,长驱而前。而蜀本谓敌不便至,不作城守调度。


在此之前镇守南中霍弋得知魏国伐蜀请求带兵入成都勤王,刘禅居然以备敌既定不许。这是什么逻辑?霍弋闻魏军来,(霍)弋欲赴成都,后主以备敌既定,不听。这时成都虽然面临邓艾的进攻,成都是坚城尚可背城一战。刘禅面缚出降,以致蜀汉灭亡。这也不是姜维的错。当刘禅投降命令传到姜维军中时,将士咸怒拔刀砍石。至大势已去,维尚诈降钟会,意图规复,乃不幸失败,一死谢国,维之报主,至矣尽矣!


所以我认为蜀汉的灭亡责任主要在于刘禅、黄皓,但是黄皓没有刘禅的宠信也不能弄权,所以责任在于刘禅。诸葛亮是没有这个责任的。谯周只是劝降而已,也不在他。而姜维是有错误,但责任亦不在他。没有姜维的话,魏国早就灭掉蜀汉了。蜀汉的灭亡是速亡,而使蜀汉速亡的是刘禅黄皓。魏国伐蜀时赵广、傅彤、诸葛瞻、诸葛尚、张遵、李球、黄崇等皆战死。刘禅投降后魏人准备把蜀汉宫中女人赏赐给无妻子的将士,李昭仪不辱自杀。刘禅不特愧于将士,亦且愧于妇人矣。

黄皓终存欺国意,姜维空负济时才。全忠义士心何烈,守节王孙志可哀。昭烈经营良不易,一朝功业顿成灰。

姜维身为蜀汉大将军,手握一国军权,征战、守国、退敌原本就是其应尽的职责所在。但是,由于他的策略不当,思维不密,造成了钟会大军破汉中,邓艾成功偷渡阴平,最终逼迫刘禅投降,导致蜀国灭亡。

无论世人如何声援,姜维不该背这个“黑锅”,但是他的失职之过,何人能担。所以,这个黑锅他不背谁来背。

可能有人会说,关于阴平小道存在的风险,姜维也曾上书后主,只是昏庸的蜀主刘禅没有进行防范而已。但是,为何诸葛亮在世时,阴平小道布有防御工事和防御军队,而到了他这里,阴平小道的部署已然不存。因此,当面临危机之时,这才想到要“亡养补牢”,岂不为时晚矣。

同时,关于汉中之失,也许有人会说,姜维的策略是想诱敌深入,利用地势之便,困歼敌人。正所谓: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。对于熟读兵书战策的姜维来说,怎么会忽视“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”如此简单的道理呢?

结果虽是如此,但是严格意义上来说,姜维还真有点冤,因为这样的结果不幸被他所遇。如果他的这一角色,换为蜀国的其它将领,又有那个将领的军事才华能胜过他,蜀国就不会亡了吗?

其实,说了这么多,姜维也不过是造成蜀国灭亡的果(最直接的责任人)。然而,有果必有因,而这个因的祸首又该由谁来担呢?

其因一:关羽为蜀国灭亡之源

建安十二年(207年),诸葛亮加入刘备集团之初,便确定了集团的发展核心思想:占据荆、益二州。安抚益州西北诸戎、南部夷越。整顿内政,外与孙权结好,等候北方有变,荆州军攻洛阳、南阳,主力益州军出秦川一带,人心附归,天下可以渐定。

其中,核心思想最重要的一条就是“外与孙权结好”。然而,既有集团高层决策之职,又有贯彻执行之责的荆州守将关羽是怎么做的呢?

当孙权遣使欲与关羽结为亲家(目的应为离间“刘关”兄弟之情,便于图谋荆州),根据关羽当时的反映来看,其心中非常明白。所以,他对孙权的使者来了一句:“犬子焉能配虎女”。

当时,虽然尽显霸气,却一下将孙权气得不轻。而这时的刘备已取西川、汉中二地,孙权就更加担心刘备从荆州顺江而下攻取江东。所以,东吴对于夺取荆州之心就更加的迫切了。

原本,荆州就处于“前虎后豹”的四战之地,当关羽还未处好东吴这只“后豹”的情况下,竟然又去主动招惹曹魏这只“前虎”。最终导致荆州被东吴袭取,兵败被杀。

或许,这样的结果也存在其它问题,但是无论怎么说,征战一生的关羽,不应该犯这样极其明显的错误。

从后面的历史发展来看,由于关羽生命的终结,同样也造成了刘备集团辉煌势头的终结。

所以,关羽才是造成蜀国灭亡的源头。

其因二:刘备为蜀国灭亡之本

章武元年(221年)七月,刘备不听诸葛亮、赵云等人的劝谏,为关羽报之仇,坚持征伐东吴。结果,在大军出征之时,张飞被护卫所杀,自己率领的5万主力大军,几乎被东吴大都督陆逊一把火烧个精光。

由于此败,蜀国的军事力量直接折损过半,最为关键的是蜀国的中坚军事栋梁,同样几乎损失殆尽,如:吴班、黄权、冯习、张南、程畿、傅肜、马良、沙摩柯、杜路、刘宁等。

可以说,此战之败,极大动摇了蜀国的根本,进而造成蜀汉集团一蹶不振。

还真是:一步错,步步错。其实,人生也不外乎如是。正所谓:福无双至,祸不单行。所以,当一个人突然遭遇挫折时,与其心存侥幸总想扳回一局,重回原点,不如冷静下来,理清思路,调整步伐,再次重新上路,或许将是另一番辉煌的人生之路。

图片来源网络

蜀汉从建立到亡国,仅存在42年,导致蜀国灭亡的罪魁祸首有以下五人

一、关羽

对于关二爷的那些英雄事迹,估计大家早就耳熟能详了,在这里就不做过多叙述了。然而他的军事失利,已经为蜀汉灭亡埋下了伏笔。关羽发动襄樊战役,虽然他斩庞德,囚于禁,一时威震华夏,但是后方空虚,被吕蒙一举偷袭了荆州。二爷作为荆州的最高统帅,必然要为战败负首要的责任。

首先关羽没有和下属搞好关系,致使糜芳、傅士人不战而降,直接投靠了东吴。其次关羽没有听从诸葛亮的建议联吴抗曹。既不给曹操面子,也不鸟孙权。最终二爷在魏吴两国的夹击下战败了。荆州的丢失致使诸葛亮隆中对的计划直接泡汤了,本来有两个地方可以一起出兵北伐曹魏,荆州一丢,诸葛亮只能从蜀中北伐曹魏,路途很遥远,运粮又非常的困难,其结果导致北伐屡屡失利,对于蜀汉集团来说,打仗又打不赢,只能穷兵黩武,最终还是摆脱不了灭亡的命运。也就是说在荆州丢失的那一刻,蜀汉就已经在走下坡路了。

二、刘备

刘备是蜀汉的开国君主,可以说是白手起家,奋斗了一辈子,终于打下荆益两州,登基为帝,算是圆了自己的皇帝梦。刘备平生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发动夷陵之战,当时荆州已经丢失,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,率领大军来讨伐东吴。

为此诸葛亮和赵云多次劝谏,可是刘备就是不听啊,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,自己还差点被活捉了,此战蜀国的精锐部队基本上全军覆没,其中损失的将领有马良、张南、傅彤、黄权(投降曹魏)、冯习等。要知道蜀汉的人才本来就少,后期更是无人可用,然而刘备这一场战役就让很多将领丢失了性命,真是败家子啊。关键是自从夷陵之战以后,蜀国的元气大伤,可谓是一蹶不振,如果不是诸葛亮全力辅佐,蜀汉估计早就灭亡了,根本坚持不到263年。

总的来说,刘备打了一场夷陵战役直接输掉了蜀国的国运,他能不是罪魁祸首吗?

三、黄皓

黄皓是历史上有名的奸臣,在蜀汉后期,他专秉朝政、玩弄权柄、排除异己,就连大将军姜维也得罪不起,只能去塌中屯田避祸了。当钟会准备率领大军来讨伐蜀汉之时,姜维曾上书给刘禅,让他早做准备。可是黄皓却认为魏军不会到来,因此刘禅也把这事放在心上。等到汉中丢失,姜维退守剑阁的时候,刘禅才感到危机,此刻一切都已经晚了,只能亡羊补牢。最后邓艾偷渡阴平,围攻成都,蜀汉就此灭亡。

如果在蜀汉集团之中,没有黄皓这样的奸臣,刘备所建立的基业兴许还能坚持一段时间,因此黄皓肯定是要对此负责的。

四、诸葛瞻

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,自小就天资聪明,只可惜成年之后,能力平平。当邓艾偷渡阴平成功之后,诸葛瞻曾率领大军与他交战,然而他的军事能力与邓艾相差太多了,无法掌握战机。当蜀汉的军队开到涪县,尚书黄崇劝他要迅速占领有利地形,不让魏军进入平原地区,可是诸葛瞻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,且结果导致邓艾长驱直入、打败了蜀军先锋部队。

绵竹之战爆发后,诸葛瞻也曾拼命地抵抗魏军的猛烈攻势,可是邓艾已经抱着必死的决心了,最终蜀军战败,诸葛瞻殉国。这就直接导致邓艾把魏军开到了成都了,后来刘禅在权衡利弊之下,才选择投降的。如果诸葛瞻能把魏军全歼于绵竹,相信蜀汉不会那么快灭亡的,因此对于亡国这件事来说,诸葛瞻也要负责任。

五、姜维

众所周知,姜维曾经九伐过中原,尽管魏国的损失要比蜀汉还多,可是人家的国力雄厚,消耗得起,几场战役打下来,已经让蜀汉吃不消了,这样的穷兵黩武势必会加速蜀国的灭亡。关键是姜维的防御策略也很有问题,他主张先放弃险要地形,诱敌深入,等敌军的粮草消耗光了,必然撤退,这时蜀军再乘胜追击必定可以扩大战果。

正所谓理想是美好的,现实是残酷的。等到钟会率领二十多万大军来进攻的时候,姜维直接懵了,把这么多军队放进来,该如何抵挡,汉中很快就被魏军所得,而自己又被邓艾给缠住了,无法回援,只能狼狈的逃到剑阁拒敌。此时姜维还犯了一个错误,就是没有分兵去防守阴平小路,这才让邓艾有了可乘之机。因此对于蜀汉的灭亡姜维也要负很大的责任。

大家对此有何看法?请把你的想法写在评论区,喜欢的朋友可以加个关注,谢谢。

标签

历史蜀汉灭亡罪魁祸首


相关文章列表

【揭秘】蜀汉灭亡后,姜维投降的真正原因,为何是钟会而不是邓艾?

【揭秘】蜀汉灭亡后,姜维投降的真正原因,为何是钟会而不是邓艾?

姜维、邓艾、钟会,这三位将领是三国后期将领中的翘楚之辈。公元263年,钟会、邓艾率领大军攻打蜀汉,姜维领兵阻挡钟会于剑阁。然而,邓艾偷渡阴平,绕出剑阁,攻破绵竹后,直下成都。后主刘禅接受大臣们的建议,...


蜀汉灭亡后,东吴如何单打独斗,对付曹魏和后来的晋朝呢?

蜀汉灭亡后,东吴如何单打独斗,对付曹魏和后来的晋朝呢?

汉中失陷后,刘禅一面调兵北上,拦截南下的魏军。一面派出使者,向吴国求援。吴帝孙休考虑到唇亡齿寒,不能不救。便兵分三路,从三个方向......


邓艾灭蜀建议,司马昭未采纳:历史上的一个误会!

邓艾灭蜀建议,司马昭未采纳:历史上的一个误会!

景元四年(263年)八月,魏军兵分三路伐蜀:征西将军邓艾率兵三万余人,由狄道(今甘肃临洮)进军,以牵制蜀大将军姜维驻守沓中(今甘肃舟曲西北)的主力;雍州刺史诸葛绪率三万余人,进攻武都(今甘肃成县西北)...


蜀汉灭亡之谜解析:揭秘姜维投降邓艾的背后故事

蜀汉灭亡之谜解析:揭秘姜维投降邓艾的背后故事

文:追风怒放(作者原创授权)公元264年,司马家控制的曹魏政权放出口号伐吴,突然虚晃一枪,以钟会为主帅,率领三路大军18万突然伐蜀。而伐蜀的原因是司马昭说蜀汉政权“师老兵疲”。但是曹魏三路大军打下汉中...


邓艾:灭蜀功臣,为何被司马昭抄斩?揭秘他的惊人行动!

邓艾:灭蜀功臣,为何被司马昭抄斩?揭秘他的惊人行动!

公元263年11月,邓艾率领着魏国数千精骑,通过偷渡阴平小道,出乎姜维意料的出现在了蜀国境内。在邓艾相继攻克了江油,绵竹以后,面对兵临成都城下的魏国大军,刘禅无奈选择了投降。​此时六十六岁高龄的邓艾,...


邓艾灭蜀后又创辉煌,历史留下了怎样的记忆?

邓艾灭蜀后又创辉煌,历史留下了怎样的记忆?

公元263年司马昭为了转移国内视线,决定对蜀国用兵,司马昭派遣钟会为东路军,邓艾为西路军,诸葛绪为中路军,三军齐发攻打蜀国,邓艾在魏国和蜀国两路军队主力对峙之时,自己带领部分精锐部队,偷渡阴平,奇袭江...


友情链接